提起蜀汉名将股市杠杆率,人们想到的总是关羽、张飞、赵云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。可有一位将领,贯穿了蜀汉从荆州起家到灭亡的整个历史,却始终像个“小透明”——他叫廖化。史书没给他留下多少高光战绩,演义里只有一句“蜀中无大将,廖化作先锋”让他勉强被人记住。
但细看他的经历,你会发现这人太有意思了:投降东吴后逃跑,夷陵之战“蹭”上刘备,混到诸葛亮参谋,六十岁还被派去救国……今天就来聊聊这位三国“混子”的另类人生。
一、从关羽主簿到东吴“打工人”:逃跑专业户的诞生
廖化是襄阳人,出身当地士族,属于刘备集团里的“荆州派”。他最早跟着关羽混,在荆州当了个主簿——说白了就是文书小官。关羽败走麦城后,廖化被东吴俘虏。照理说,投降就老老实实打工呗?可他不甘心!《三国志》写他“思归先主”,天天琢磨怎么逃跑。
这小子胆子挺大,居然装死!他假装病重,趁看守松懈时连夜开溜。更巧的是,逃跑路上正好撞见刘备的夷陵大军。当时刘备伐吴,手里没啥名将(黄忠已死,关兴张苞是演义虚构),突然见到旧部回归,简直喜出望外,当场封他当宜都太守。
展开剩余76%所以你看,廖化这波操作纯属“运气爆棚”:逃个命都能撞上老板亲征,白捡个官职。至于他在夷陵之战干了啥?史书一字未提——大概率就是跟着大部队混了个脸熟。
二、诸葛亮为啥重用他?荆州派“自己人”的福利
夷陵战败后,廖化没被俘虏,又溜回蜀汉继续混日子。这里得说说他的“核心竞争力”:出身。
刘备集团分两大派系——荆州派和益州派。诸葛亮、马良、蒋琬这些核心全是荆州老乡,廖化作为襄阳士族,自然被划进“自己人”圈子。诸葛亮掌权后,直接提拔他当“丞相参军”,相当于军事参谋。
但奇怪的是,诸葛亮前后用过八个参军,个个都是重点培养对象(像杨仪、费祎后来都成大佬),唯独廖化在北伐中毫无战绩记载。唯一的解释可能是:诸葛亮用他,看中的不是能力,而是他“荆州老臣”的身份——用来平衡益州本土势力。
说白了,廖化就是个“关系户”,顶着参谋头衔领工资,打仗时跟着大部队溜达两圈。北伐混了那么多年,连个像样的出场机会都没有,堪称“职场摸鱼大师”。
三、蜀汉要亡了,六十岁老汉被迫“加班救国”
混着混着,诸葛亮死了,蒋琬、费祎也走了,廖化居然还在!靠着资历老,他一路混到“右车骑将军”,听着威风,实则没啥实权。
公元263年,邓艾偷渡阴平,蜀汉危在旦夕。刘禅一看手里没人可用,一拍脑袋:“廖化呢?快叫他去支援姜维!”
此时的廖化至少六十多岁了,放古代算高龄。本想着退休养老,结果突然被派上前线。史书记载他“诣沓中为维援”,带着一帮老弱残兵去帮姜维。想象一下老爷子骑马赶路的画面:胡须花白,内心崩溃,嘴里估计还得念叨:“我都这把年纪了,还得加班救国?”
结果毫无悬念——廖化前脚刚到,成都后脚就投降了。这位老打工人,到底没混上退休生活。
四、病逝洛阳途中的打工人:心态崩了,命也没了
蜀汉灭亡后,廖化跟着刘禅一家被押往洛阳。走到半路,老爷子撑不住了,病逝途中。
回顾他这一生,简直打工人真实写照:
年轻时:跟对老板(关羽),但老板倒了霉;
中年时:靠人脉混进管理层(诸葛亮参谋),实则边缘划水;
老年时:想躺平退休,却被逼“发挥余热”。
年轻时:跟对老板(关羽),但老板倒了霉;
中年时:靠人脉混进管理层(诸葛亮参谋),实则边缘划水;
老年时:想躺平退休,却被逼“发挥余热”。
更扎心的是,他活得久不是因为他多厉害,而是心态稳——荆州派倒了他投吴,吴国待不住他跑路,蜀汉亡了他认命……这种“随波逐流”的生存哲学,反而让他熬死了无数猛将。
就连他的死亡都充满打工人的悲情:本想安度晚年,结果被押送异乡,心态崩了,命也没了。
廖化在三国群星中实在不起眼股市杠杆率,但恰恰是这种“普通人”的经历,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另一面:名将的传奇背后,多的是廖化这样挣扎求存的小人物。他没改变过历史走向,却阴差阳错地“混”成了蜀汉兴衰的见证者。最后只想对他说一句:老廖啊,下辈子别当打工人了,太惨了! #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#
发布于:安徽省